欧蓉佛然读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欧蓉佛然读书网 > 哭坟后,我成了大明继承人朱雄英朱元璋 > 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

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


得知了阴阳炁海开启的消息,在前往钟山的路上,朱元璋在马车中忽然想起了一事,于是随口向马车旁率领锦衣卫随驾的毛骧问道。

“那个叫道衍的和尚,如今怎么样了?”

“回禀陛下,还在诏狱里关着呢。”

朱元璋琢磨了片刻,他本来就觉得这和尚看着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,而在得知了残页上的消息,也就是预测的未来中,老四会找这道衍和尚密谋造反后,他本意是干脆杀了道衍了事.但道衍还是活下来了。

还真不是朱棣求情,按照朱元璋的性子,若是朱棣给道衍求情,那道衍只会死得更快。

道衍能活下来是因为马皇后听了朱元璋的念叨以后,觉得杀和尚实在是不吉利,马皇后的原话是“因果报应这种东西,没有听说过拿未来的因来了结现在的果的”,故此,朱元璋考虑了一下,就给道衍扔到了诏狱里。

而前几天,又发生了一件事,那就是大天界寺失火了,火势很大,整个寺庙都被烧毁.朱元璋觉得,这可能是佛祖在警示他。

因为大天界寺不是一般的地方,这个寺庙原名大龙翔集庆寺,洪武元年朱元璋亲自赐名大天界寺,并提笔写了“天下第一禅林”榜于门外,洪武十五年设僧录司于寺内,相当于整个大明佛教的管理机构,就设置在这里。

朱元璋是信佛的,至少曾经信过,所以对于这些事情,向来都是秉持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”的心态,如今知晓了朱雄英告诉他的种种,譬如朱标有可能早逝,所以更是升起了几分积德之念。

朱元璋下车后吩咐道:“既然大天界寺要在定林寺故址重建,便打发这道衍和尚去那里当个寻常僧人,别在诏狱里关着了。”

登上钟山圣孙坛,少顷,阴阳炁海中就传来了朱雄英的声音。

“爷爷,我这有不少航海方面的东西送你。”

朱元璋闻言顿时有些惊喜,还是咱大孙贴心!

他正因为水师和工部给他汇报造舰进度缓慢而发愁呢,这真叫瞌睡就给送枕头。

其实宋元时期的造船业是很发达的,但是经历了元末战乱,以及洪武朝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海禁政策后,老一辈的技术工匠基本都凋零的差不多了,很多手艺都断了传承.没办法,都海禁了不允许海贸,那船厂肯定停工倒闭,工匠们就算带徒弟也不可能再有实践的机会了,所以手艺要么没了,要么捡起来也都生疏的很。

不过,朱雄英给他解决的,倒不是造船的具体问题,那个朱雄英也不会,而是航海仪器,而且是很多的航海仪器。

看着从阴阳炁海里跟井喷一样掉下来的奇怪物品,朱元璋赶紧一边让锦衣卫把这些仪器从软垫上搬运出来,一边让毛骧把负责大明水师的南安侯俞通源,还有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召了过来。

龙江造船厂位于京城西北不远处,是整个直隶最大的造船厂,占地面积数百亩有匠户四百余户,工匠、船丁、杂役数千人,平时水师船只的检修、保养等工作也都是在这里进行,可以说是整个大明,为数不多在洪武朝能保持正常运转的造船厂了,论起技术实力也是最强的。

实际上,如果历史线没有变动的话,那么郑和下西洋建造的宝船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,就是在龙江造船厂建造的。

六分仪、立式磁罗经柜、天文钟、船钟、航海仪

听着大孙的介绍,如获至宝的朱元璋,亲自将这些信息记录了下来。

因为就在京城附近,所以一个多时辰后,南安侯俞通源和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就被带了过来。

他们的脸上原本带着几分疑惑,但当他们得知了这些航海仪器的作用后,顿时眼睛发光,跟见了稀世珍宝似的,神情从疑惑转为震惊,再变为狂喜。

俞通源作为掌管整个大明水师的将领,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航海仪器,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水师驰骋四海的壮丽景象。

“神器!简直就是神器!”听着旁边大匠们压抑不住的激动,俞通源深以为然。

能帮助船只在海上精准定位、计时、测量航行距离的仪器,不是神器是什么?

就拿计算航行距离来说俞家在巢湖打了这么多年的鱼,三兄弟可以说各个都是浪里白条一般的存在,可饶是如此,也没有谁说自己就能做到精准计算航行距离,靠的全是感觉。

但在巢湖里,或许还能靠感觉,甚至到了长江里或者更大的鄱阳湖里,靠感觉都没问题,可是对于茫茫无际的海洋来说,如果测算这些东西只靠感觉,那无疑就是要命的。

绳结计算距离的法子,算是比纯靠感觉稍微靠谱些,但也没有靠谱到哪去,因为绳结扔的次数越多,误差就越大,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便是如此。

而有了这种能够精确计算航行距离的仪器后,几乎航行只需要趟一次,就能把一条航线的准确方位和距离给趟出来,反之,如果没有这些仪器的话,大明的水师就只能靠着海岸线行驶才能保证不迷路。

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个个激动得无法自抑,他们围着这些仪器,啧啧称奇,互相交流着对这些仪器功能的理解,有的大匠甚至忍不住伸出手来轻轻抚摸着这些仪器的表面,感受着它们的质地激动的热泪盈眶。

“这六分仪,竟然能如此精确地测量天体的角度,咱可从来没人想到过还能这么设计.早就听闻圣孙神通广大,如今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!”

“还有那磁罗柜无论风浪多大都不会迷失,这可比指南针要厉害多了!”另一位大匠也忍不住感慨道。

朱元璋站在阴阳炁海旁,回头满意地看着这一幕。

大孙送来的东西,正是大明舰队远洋所必须的,这些航海仪器将成为大明水师最宝贵的财富,引领着它们精准地驶向海对面的那个国家.日本。

有了这些仪器,从大明跨海远征日本就有足够的把握不出意外了。

但随后,从阴阳炁海中掉下来的东西,却引起了大匠们,乃至俞通源的质疑,因为这些图纸,彻底打破了他们的造船观念。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